导航切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一、专业导师

  吕勇 教授GF光电领域专家,装发某专业组专家,长期从事光电信息检测技术、精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方向的研究,建立并带领一支中青年科研团队,开拓了GF光电对抗领域研究。主持“十三五”、“十四五”GF重点预研、“HuiYan行动”、军863子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纵横向项目,发表教改论文多篇,今年来发表SCIEI检索科技论文4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应用光学》、《Measurement》等杂志编委、审稿人。

个人照片

  周哲海 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光电检测技术、微光学器件与系统、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等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前后主持或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检索4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目前兼任中关村光电产业协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测量与控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军民融合联席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Scientific ReportsOptics LettersApplied OpticsOptical Engineering、激光杂志、光学技术等期刊的审稿专家。

  牛春晖 教授,研究方向为光电材料,光电系统设计与仿真等。主持/参与“十二五”、“十三五”GF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纵横向项目,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3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Optics Express、《光子学报》、《发光学报》等期刊审稿人。

  贾豫东 教授,研究方向为光电检测、激光雷达及光纤传感。主持/参与过“863”、973、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纵横向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获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IEEE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担任《Sensor》等期刊审稿专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家和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掌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协调能力,具有良好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够从事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系统的研发、制造、技术支持、维护和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锻炼,有望达到如下目标:

1)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适应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发展,掌握相关的工程数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对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

2)  能够跟踪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针对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系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开发和研究,并运用现代工具提出科学、系统、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法律、安全、伦理、健康、环境和经济等非技术因素影响;

4)  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5)  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具有自主的、终生的学习能力。

 

   三、专业特色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交叉学科,电子及计算机专业为历史悠久的光学工程专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被为教育部认定为新工科专业 。人工智能技术所依赖的海量数据获取、区块链技术所需的高通量数据通信、虚拟现实所依赖的新型人机交互技术都是光电专业的典型应用,近年来光电专业随着上述新兴技术的壮大而迅速发展、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

  本专业成立于2004年,是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并于2021年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近年来,专业始终面向国家和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依托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形成了“光电信息检测与处理”的主要科研方向,具备鲜明的军工特色及信息特色;建立了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中青年占教师总数的91%以上,博士学位占比91%

  得益于较高的师生人数比,本专业设置了导师计划。对每位同学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并为实践创新活动准备了充裕的资源。一流的实验设备、新颖前沿的课题、耐心细致的指导、充裕的机会在始终伴随在同学们的身边。本专业重视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提供充足的实习、深造的机会。约10%的同学通过美国奥克兰大学合作进行的“2+2”“1+2+1”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等途径,出国留学深造;约20%的同学通过参与双培项目,赴北京理工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目前正在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以进一步提升专业综合水平。

   四、主干课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学科为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应用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及应用、光学设计、光纤技术及应用、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电工电子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及应用、信号与系统、单片机、数字图像处理、控制工程基础。

   五、毕业前景

  就业口径宽、薪酬待遇高是本专业就业的突出特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应光电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而诞生,社会需求高速增长,毕业后升学及就业的前景日益广阔,薪酬水平跻身全国高校前40之列。本专业本科毕业生深造比例稳步提升,近三年平均考研率33%2019年数据),位列全校第一。

  近两年来在受疫情影响条件下,本专业一次性就业率仍接近100%,且就业质量稳步提升。目前主要就业主要方向为科技公司、科研院所及其它企事业单位,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兵器208所、中国航天206所、中国航天502所、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仪表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所,京东方集团、大恒光电、大唐电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联通、北汽股份有限公司、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银行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等。

   六、校友赠言


魏佳:光信系2006级校友,北京古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

与旧的十年告别。无论过去是输是赢,努力过就不后悔。无论梦想是否实现,只要满怀希望,脚踏实地的去付出,终究会离我们的梦想越来越近。站在新十年的路口,让我们怀着赤子之心,热爱生活,拥抱变化,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向上,未来可期!

郑海晶:光信系2007级校友,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博士,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工程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系教师。

转眼间从母校毕业已有八年,犹记母校的一草一木、老师同学的一颦一笑。感恩母校对我的培育,母校教给我的不仅有知识文化,更有勤以为学、信以立身的精神内涵。祝愿母校桃李满天下,愿北信科大人为祖国强盛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崔健秋:光信系2012级校友,中国计量院精密测量工程师。

在大学四年中,每一门课程,每一次实验,都是对自己能力提升的宝贵机会;每个日出日落、每个寒暑的奋斗,都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基础。感谢母校教会我们飞翔,为我们事业的腾飞插上翅膀,祝师弟师妹们学业有成,不负韶华,在各行各业努力奋斗,践行勤信校训,为祖国增光、为母校添彩。

袁琦:光信系2012级校友,航天502所工程师。

“在母校的四年时光充实而精彩,有老师的谆谆教诲,有实验室中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有校园中的年轻的身影,也有自己想了好久但没有做完的遗憾。光电是深奥的,但也会为你们的未来打开一扇与众不同的宽敞大门,通过努力重新认识自己的潜力,也有更多炫酷的idea等着你们去研究实现。欢迎你们在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开始一段精彩、与众不同而又充满挑战的4年。”

白底证件照

张蕾:光信系2018级校友,北京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研究生在读。

“此时的你想必也和那时的我一样,会对未来的大学时光怀有憧憬,但也对自己有些许迷茫。不过这些你和你的小伙伴们都正在经历,你的奋斗路上并不孤单,珍惜当下对一个明确目标纯粹努力的大好时光吧,不要给自己留遗憾,你就是你人生的赢家。

借助“双培计划”,我收到了来自两所高校的双倍关怀,最后又通过努力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这来自于点滴的努力累积成的改变和敢于尝试的勇气。当然,大学的美好更在于学习和生活都是自己掌握,我享受图书馆某个角落的阳光,和同学们在食堂边吃边聊,也可以一个人报喜欢的专业课,背着沉沉的书包欣赏六层教学楼的朝阳。”

   七、师长寄语

  光信专业学科负责人吕勇老师寄语: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所依赖的海量信息感知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都离不开光电技术;无论信息技术的大潮奔向何方,光电专业作为信息技术的基础,始终会屹立在行业潮头。光电行业的发展前景光明,亟需更多新生代力量共同建设发展,期待与同学们共同探索光电奥秘,在充满希望的领域开启美好人生。

  光信系主任刘洋老师寄语: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古老又年轻的专业,有足够多的领域可供探索,有足够大的舞台可供施展,一个看起来小众却又深刻改变着我们日常生活的专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朝阳专业。一流师资的耐心指导、先进的实验仪器,国内一流的实习平台、灵活多样的联合培养模式、出国深造的机会都在等着同学们。欢迎报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