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切换

智能感知工程(勤信实验班)专业培养方案

 智能感知工程(勤信实验班)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当前以及未来,科技正加速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物理信息融合化将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助推器,也是目前世界工业强国所提出的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基础。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深度融合以及系统的时间、空间规模与复杂性,对作为信息源头的仪器科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传统的传感体系架构无法适应未来需求,感、知、联、控一体化的智能感知是实现物理信息融合化的途径。

该专业属于工科仪器类,以感、知、联、控一体化的智能感知理论体系为核心内涵,以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为支撑,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学科交叉综合,培养掌握智能感知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在智能制造与装备、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相关领域从事研发、制造、技术支持、维护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国家和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科学、工程、人文素养,掌握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以及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与信息新技术相融合,能够在在智能制造与装备、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相关领域,从事智能感知系统的设计、研发、技术支持、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实际工作:

1)掌握自然科学基础、工程基础以及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对智能感知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表达;

2)具备工程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跟踪智能制造与装备、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产业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新技术相融合,综合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智能感知系统的设计、研发、技术支持、运营管理等工作;

3)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理解并坚守职业道德规范,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法律、安全、伦理、健康、环境和经济等非技术因素影响;

4)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5)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具有自主的、终身的学习能力。

三、毕业要求

按照专业培养方案满足最低学分要求,并达到以下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知识,以及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应用于智能感知系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建模、分析、比较和综合等。

2.问题分析:在智能感知系统的构思与设计阶段,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智能感知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以设计项目为载体,能够从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角度,针对智能感知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等,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约束和影响。

4.研究:在智能感知系统的实现和运行阶段,能够基于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智能感知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解决方案分析、实验方案设计、调试与操作实验系统和设备、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等,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智能感知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分析、计算、设计、预测和模拟等,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理解并遵循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基于智能感知工程领域及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相关背景知识,能够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合作共事,在智能感知系统研发全过程的工程实践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在智能感知系统的工程实践中,在跨文化背景下,以一定的国际视野,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汇报发言、准确表达个人意见与清晰回应提问等。

11.项目管理:能够在智能感知系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应用,开展时间、成本等的有效管理。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1. 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即修业年限为36年。

2.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合格标准

完成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成绩合格,修满规定的学分。

六、专业主干学科、核心课程

1.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2.相关学科: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3.核心课程:智能感知工程专业导论、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双语)、数据结构与算法(双语)、传感器及智能检测技术、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机器学习(双语)、机器视觉(双语)、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4.主要实践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物理实验(1)(2)、制图专用周、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新生创新实践项目、传感与信号处理实践、视觉感知工程实践、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综合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七、课程与实践体系结构图

八、其他必要说明

1.创新创业与实践选修实践环节学分认定依据为《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本科生创新与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

2.通识教育其他类均为必修环节,共13学分,不计入学分绩点。

九、专业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表